“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全市创业富民大会,吹响了兴化创业富民的‘冲锋号’。市委农工办将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着力加大服务农村创业力度,积极探索助推创业富民的方法,当好全市创业富民的推动者、服务者。”市委农工办主任张明说。 扩展创业途径、培育创业主体。坚持把发展以家庭农场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引领力量,着力构建集补贴、金融、保险和设施用地为一体的培育体系,鼓励自主创业成长一批优质经营主体。加快发展统一服务型规模经营,按照“服务专业化、管理标准化、运作市场化”要求,鼓励基层农技人员、村组干部、大学生村官、种植大户、农产品经纪人等领办创办各类专业化服务组织。加强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管理与服务,解决规模经营在用地用水、仓储物流、烘干加工等方面的问题,促进规模经营健康发展。稳步实施经营主体“双百规范提升计划”,重点推进新型经营主体整乡镇(街道)规范化建设试点,促进现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调优内部结构,积极发展立体种养、复合经营等方式提高效益;探索发展以家庭农场为成员的合作社,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组建家庭农场联盟、联合社。力争全年全市新增家庭农场300家、经营面积10万亩以上,家庭农场经营比重达42%。 构建服务平台、强化创业扶持。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确权扫尾工作,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确权档案管理和成果运用制度。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流转管理网络,加强土地流转动态监测和管理,积极推行“实物计租、货币兑现”的土地租金定价机制,引导农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推动土地向新型规模经营主体集中,促进土地流转健康有序发展。强化土地流转管理,进一步提高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交易进场率,力争保持100%。与相关部门联合探索在乡镇建立完善创业富民服务中心,开展创业典型展示、创业培训、辅导、孵化和服务。进一步强化农民创业技能培训力度,拓展培训范围,充分提高农村劳动力劳动技能和转移水平,切实增强农民创业能力。力争到年底,全市新增10家以上创业富民服务中心。 优化创业环境、破解创业瓶颈。扎实推进农民收入倍增十项富民行动,出台我市农民增收实施意见,完善农民增收机制;加大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在现有的农业现代化大突破奖补政策的基础上,研究出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专项扶持政策;进一步落实好各项惠农政策,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引导农民返乡投资创业,鼓励创业人员带技术到农村租住农民空置房创业,提高全民创业积极性。大力发展新型金融组织,建立农业信贷担保基金,破解农民创业资金少的难题。针对不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需求特点,创新农村土地经营权、塘口水面承包权抵押贷款产品和服务,在贷款期限、利率、还款方式和风险控制方面注重优化和创新,不断提高贷款覆盖面、满足率和发放效率。2017年计划实现农业贷款15亿元,其中土地经营权、水产养殖塘口经营权抵押贷款投放新增1亿元以上。同时,创新扶贫工作方法,全面实施精准扶贫,通过安排增收项目等办法帮助低收入户创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